随着信息技术在内部审计的运用,IT审计、远程审计等形式迭代升㊣级,运用信息化手段和大数据技术将非现场审计和现场审计工作有机结合的模式因其能够更好满足审计项目开展的时效性、效益性、灵活性、共享性✅等需求,正在被广泛使用。
笔者所在公司内部审计部门在实践中将审前调查从非现场审计工作中分离出来,作为独立环节与非现场审计和现场审计两个环节共同构成了“三位一体”审计项目实施✅模式,其工作内容既各有侧✅重又相互衔接。
一是组成审计工作组;二是制发审计通知书,审计组可视具体情况在审前调查或非现场审计开始前下发审计通知;三是调阅审计资料并开通信息系统权限;四是实施审前调研程序;五是开展内部控制符合性测试;六是进行审前调查总结及报告;七是编制审计项目实施方案和任务清单;八是开㊣展审前培训。
一是确定数字技术运用类型,如新建或优化数字审计模型;二是召开进点见面会,根据审计项目是全程采用非现场审计或是非现场+现场审计两种实施方式,审计见面会可以选择在非现场或者现场审计开始前进行;三是发布审计公告和提交承诺函;四是开展实质性审查程序,收集审计证据;五是审计底稿流转交接;六是非现场审计工作小结。
一是召开进点见面会,如果审计组在现场审计开始前已采用视频方式召开,进驻现场时就可以不用再次召开见面会;二是继续收集审计证据;三是开展沟通与质询,完善审计底稿;四是审计组内部复核审计底稿;五是审计底稿确认;六是审计离✅场会谈;七是项目审计工作小结。
“三位一体”审计模式力促延展和扩大审计人员实施审计项目所能触及审计对象数据的空间和时间范畴,将审计项目实施应采取的路径通过审前调查、非现场审计和现场审计三个环节㊣全面覆盖,更有力地保证所有任务的确定智能化的英文、数据的筛选、证据的获取、结论的得出均基于逻辑判断并有章可循。
作为“三位一体”审计实✅施模式的第一㊣个环节,审前调查阶段重点规范审前调研、内部控制符合性测试、编制审计项目实施方案和任务清单三项工作,帮助审计人员夯实审计项目开展的根基。
审前调研能总体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大致情况,做到有针对性地编制审计实施方案,主要针对审计对象内外两个方面七个部分的内容开展,一是经济环境,二是行业环境,三是法律环境,四是经营情况,五是内控情况,六是收支情况,七是业务情况。
提前在审前调查环节开展内控符合性测试及㊣风险评价,有利于在审前调研基础上,进一步摸清审计风险点,提高审计实施方案编制的有效性。
审计人员应立足年度审计工作方案,汇总审前调研和符合性测试结果,以遵循重要性和风险导向性为原则,围绕审计项目性质、目标和内容编制审计项目实施方案。根据审计项目实施方案确定的审计范围、审计事㊣项等内容编制审计项目任务清单确保审计项目实施方案的执行落实。
随着信息化和数字化技术的运用,“三位一体”审计实施模式能更为灵活地利用非现场或者现场方式开展项目实质性审计,但要取得预期的审计效果必须着力实施审计证据获取和审计成果确认流程。
此阶段审计的实质就是获取具备充分性、可靠性、相关性的审计证据并作出判断得到审㊣计结论。随着数字手段的运用,财险公司内审部门应不断总结审计对象保险业务的审计重点和内控情况,逐渐归集形成数据库,并据此建立实质性测试指标,量化阈值判罚固化为审计预警模块,纳入数字化审计平台,使审计对象内部审㊣计测试日常化、常态化,数据和指标动态化。
在项目审计过程中,除了涉及重大违纪违法问题等特殊事项,审计人员对审计过程每个审计事项、发现的每个问题、拟下的审计结论,应就事实、数据、定性、法律法规依据等,与审计对象不同层级充分交换意见或提出质询,根据反✅馈结果更准确地作出审计判断。
审计底稿交审计对象确认前应先经审计组内部复核,注明确认期限后再提交审计对象反馈意见,逾期未反馈视为无异议。审计对象对审计底稿中的各项审计事实表述应反馈“是否属实”,“属实”即请审计对象主要负责人签字并加盖公章㊣返回;“不属实”并提出异议的,经商讨确属证据不完善或定性不准确的可以修改结论并再次提交审计对象征求意见;反馈“不属实”但未提出实质性异议只说明各种客观原因,经商讨不能达成一致意见的,在审计底稿中将审计对象存在异议的情况予以说明并留存反馈意见即可。
由于内部审计的审计对象具有相似性、问题具有共同性、业务具有重复性等特点,审计人员即使规范执行审前调查、非现场和现场三个环节的所有审计流程,仍然会存在每次审计发现问题类型和描述停留在表象或在一定层面就止步不前的现象。为追挖根源发现实质,审计人员应遵从制度,仔细摸排,发现问题。
审计人员应该围绕自己的审计任务,熟悉法规制度,对标“规范业务画像”,查找所有与制度规定不一致的事项。此方法要求审计人员对国家法规和公司业务相关制度极为熟悉,这是审计人员发现问题应掌握的最基础方法。
审计人员发现的审计对象经营中出现的各类问题都有主客观原因,而原因本身也可能是问题,审计人员应该追踪问题背后的原因,顺藤摸瓜按图索骥,把审计发现问题背后的原因剥丝抽茧地逐一查找并列示出来。
每一个问题都不是孤立的。审计中,审计人员可将被审计事项置于中心,分析与其关联的其他业务,画出一个关系图谱,利用顺查逆查等方法,发现关联关㊣系之间的异常点,进而发现深层次的问题。
上述列举的三种方法往往可以配合使用,如利用“万变不离其宗法”发现更多范围的问题,再用其他两种方法挖掘更深层次的问题。
为应对保险业务信息化和数据化,“三位一体”审计模式特别是其中审前调查和非现场审计环节,需要大量运用审计模型、非结构化文字和图片处理、数据爬虫等数字化技术处理、获取和核实审计对象数据,从而促使内部审计从样本量审计时代跨入全量数据审计时代。
一是根据政策法规制度建立模型,二是按照业务数据逻辑建立模型,三是依✅据内外部数据关系建立模型,四是利用审计人员经验建立模型,五是按照特定审计方向建立模型。
一是建立数字化审计平台,为数字化审计模型的运行提供安全、完整和连续的审计数据;二是定期或专项运算审计模型,在数字化审计平台运算数字审计模型,从而完成对审计对象各类业务的数据查询、试算分析和疑点展现;三是疑点核实和问题挖掘,以审计模型执行出来的结果清单作为审计核查依据,进入相关业务系统进行疑点验证、问题落实;四是自动生成审计㊣底稿,基于WPS文档编辑功能Smartbi产品分析报告功能等,实现一键刷新生成审计㊣底稿;五是审✅计模型评价及优化,根据审计模型使用效果动态优化审计模型库,萃取出问题定位精确度最高的数字审计模型。
实践发现,数字技术涵盖审前调查、非现场审计、现场审计三大环节的“三位一体”审计项目实施模式较之传统仅现场实施的审计实施模式,审计内容更加全面突出、效率更加充分高效、效能更加准确务实。
“三位一体”审计模式加入审前调查和非现场审计,能够在内审项目实质性审查前充分了解审计对象的经营管理和财务状况等整体情况,帮助项目审计组对审计对象进行“风险画像”,把握㊣审计方向和审计重点,制定更加精准的审计项目实施方案,明确审计任务。
增加审前调查、非现场审计步骤,更有利于审计人员综合调配审计时间、分解透视庞杂数据、追踪捕获风险事项。同时,采用“三位一体”审计模式能够帮助中小保险公司集合各机构人力实施内㊣审项目,减少现场审计时长,节约差旅综合成本,也有效降低对审计对象日常经营管理的影响。
全国性财产保险公司按照监管及上级公司要求每年需开展覆盖总分公司近三十类审计项目,年度审计项目数量百余甚至几百项。增加审前调查、非现场审计步骤,更加适应财产保险公司经营管理信息化、数字㊣化的㊣特点,有助于审计人员远程审计数据的收集、归纳、运算、分析㊣和核实,利用数字化精准锁定重点实施穿透式审计,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