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智能化蕴含了巨大潜力和强大的发展动能,将是一个万亿级的新赛道”,近日,华为终端BG全屋智能产品线年中国家电及消费电子博览会(AWE 2024)上的发言引起广泛关注,他表示,空间智能化是以科技赋能人民“好房子”的关键变量。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当下,智能化已成为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住房这种“物理空间”也在积极拥抱“新质生产力”。那么,智能化如何引领地产行业转型升级?全屋智能有哪些独特的优势?空间智能化又将怎样改变我们的生活?
从整个市场发展的大环境来看,中国智能家居市场已经进入爆发期。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积极培育智能家居、文娱旅游、体育赛事、国货‘潮品’等新的消费增长点。”智能家居被列在了首位,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家居离不开空间,继智能手机与智能汽车之后,我们又一次被技术的浪潮带到了一场居住空间变革的前夜。邵洋认为,空间是最大的产业之一,我们所有人都生活在其中,最长的时间永远是生活在空间里,钱花得最多的也是在空间之上。空间是拥有价值最多的一个产业,而空间正在等待着“智能化”。
在地产行业处于下行周期的当下,空间智能化的价值愈发凸显。邵洋表示,如果说空间智能化在过去是一种趋势,在今天它就是一种非常迫切的需要。如果地产行业遭遇风险挑战,我们需要用一种“润滑剂”把它驱动起来,让这个机器持续地工作,而这个“润滑剂”,最好的方式就是空间智能化。
华为全屋智能的推出,是对传统地产行业的一次深刻变革。面对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消费者需求日益多元化的现状,地产行业亟需寻找新的突破口。而华为全屋智能的出现,正好为地产行业提供了转型升级的新路径。
据了解,通过整合先进的科技手段,华为全屋智能将传统的住宅空间转变为具备高度智能化、个性化、舒适化的生活空间,不仅提升了居住体验,也为地产行业带来了新的价值定位。
谈及空间智能化与地产行业的紧密关联,邵洋指出,中国经济的重要支柱房地产行业正在经历下滑,也引发了社会其他行业的一系列传导效应。如何重塑地产模式,解决增长困境?答案便是智能化驱动。华为希望通过全屋连接、全屋交互等手段,赋能更好的房屋居住体验,促进房地产市场回暖。
在空间智能化加速,以及地产行业急切需要新的增长点的当下,如何定义“好房子”、定义什么是“好的全屋智能”,成为亟待解决的标准及课题。
在AWE 2024现场,华为以超1500平方米的超大展区完整展现了具备“七特”优势的华为全屋智能,打造全场景互联互通的智慧体验,让参观者“遇见未来家”。华为设置了全场景体验区、艺术智能打卡区、“未来之家”户外打卡点、AI康养体验区等多个体验区,带来了未来空间智能化与产业升级的“华为答案”。
现场,“未来之家”户外打卡点融合空间、艺术、科技于一身,展现出华为对于未来家的深度思考和探索,以及华为在智能家居领域的领先地位和创新能力。未来之家包括可移动的舱体与舱内全屋智能的展示设备,体现出舒适、健康、便捷的体验与便捷化、科技化的操控能力。同时,问界M9的亮相颇为吸睛,并能与未来之家形成联动,在问界M9车内开启回家模式,就可以看到未来之家的窗帘、灯光自动打开,带来全场景智慧互联的先进体验。
当今社会,独居老人在家中不慎摔倒等意外情况,已成为家庭和社会的一大隐忧。老人出于对子女的爱护,往往选择隐瞒摔倒事实,甚至因此错过治疗黄金期,给家庭带来无法弥补的遗憾。基于对这一社会痛点的敏锐捕捉,华为推出了AI康养解决方案,以科技之力为老年人的居家安全保驾护航。
据介绍,华为AI康养体验区运用了AI辅助康养传感器,这款传感器具备跌倒检测、睡眠检测、离床检测、坠床检测等多项功能,能够精准看护老年人的生活状态。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它将立即启动告警机制,通过电话、APP信息推送及时通知家人,确保老人能够在第一时间得到必要的帮助和救治,让子女解除后顾之忧。
如何理解华为全屋智能“七特”优势?稳定性、易安装、易用性、高级感、灵活性数字化技术包括哪些、低成本以及生命周期保障,这七大特点共同铸就了华为全屋智能的卓越品质智能化的定义是什么。这种品质不仅体现在产品的精湛工艺上,更在于它为消费者带来的无与伦比的智能体验。从细节出发,华为全屋智能在每一个环节都力求完美,为广大消费者创造了更加便捷、舒适和高效的生活方式。
邵洋对此表示,“全屋智能的难点在于人居环境是非常灵活的空间,具有个性化、非标化等特征”,当前的华为全屋智能方案不仅解决了之前房屋智能化过程中的成本、质量与进度的“不可能三角形”,还通过“七特”创新一口气解决了“不可能性七边形”。
对于设计师而言,华为全屋智能无疑为他们提供了新的创意灵感。通过灵活的智能配置和个性化的定制选项,设计师可以打破传统束缚,为消费者打造出独具匠心的智能生活空间。这种创新不仅丰富了设计语言的内涵,也进一步提升了设计师在行业中的影响力和话语权。
在“七特”体验全面夯实以外,邵洋还宣布华为全屋智能即将进入“作品时代”,以优秀的空间智能作品致敬时代,把空间以一种巅峰性体验、完整付、所见即所得的方式交付给用户。
华为全屋智能仍在“拔节生长”,“懂你”的空间智能正在诞生——过去只存在于科幻电影中的场景,如今正以惊人的速度变为现实,饱含“人文温度”的黑科技飞入寻常百姓家,成为动力澎湃的新质生产力,这才是空间智能对于未来的最大意义所在。(科文)
10月23日是今年的霜降节气。有人会问,“霜降”的霜从哪里“降”?是像雨和雪一样从天上降下来吗?二十四节气中,霜降与白露、寒露等都反映了气温下降带来的变化,露和霜又有什么区别?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以下简称南海海洋所)研究员詹海刚团队与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研究员冯明等合作,首次从全球尺度上揭示了涡旋在驱动海洋次表层热浪/冷浪事件中的关键作用,并指出涡旋会放大全球变暖对次表层极端温度的影响,加剧强热浪/冷浪的发生。近日,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自然》。
银线秒,就可以把青海的绿色能源输送到1500多公里之外的河南;一秒的输电量足够一个家庭使用两年……这就是神奇的特高压输电工程。
随着科幻氛围日渐浓厚,我国科幻创作队伍和读者队伍都在迅猛增长,科幻作家的创作热情高涨,中国必将成为科幻文学创作的热土。
近日,中国科学院、国家航天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联合发布《国家空间科学中长期发展规划(2024—2050年)》,规划部署了我国在空间科学研究领域拟突破的五大科学主题和17个优先发展方向。
记者21日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先进技术研究院了解到,由该院孵化的中科永安(安徽)科技有限公司实施的新一代智能化环保型压缩空气泡沫高效灭火技术工程化研发项目,近日通过安徽省重大科技成果工程化研发项目验收。该技术通过优化泡沫生成与喷射系统,可应用于各类复杂火灾场景中高效灭火,尤其对锂电池灭火具有显著效果。
近日,香港城市大学(以下简称港城大)成功研发出新型器件结构,可大幅提升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稳定性和效率,并简化生产工序、降低成本。研究显示,团队在改善二氧化锡层的氧空位缺陷后,器件的能源转化效率已超25%。
记者21日从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获悉,我国首个暗能量射电探测实验项目——天籁实验阵列,成功被平方公里阵(SKA)大射电天文台组织认证为SKA探路者项目,将为SKA提供新的科学探索机遇。
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一体之两翼、驱动之双轮。铸牢科技支撑力,要扎实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我国建成了由7.6万余个地面自动气象观测站、409个海岛站、120个高空气象观测站、2架高空大型无人机、546部天气雷达、9颗在轨风云气象卫星等组成的综合气象观测系统。
全球水经济委员会17日发布的一项新报告指出,人类“有史以来首次”打破了全球水循环的平衡。报告警告称,全球近30亿人口和一半以上粮食都位于干旱地区或水资源总量不稳定地区,若不采取行动,到2050年,水危机将使全球一半以上粮食生产面临风险。
10月16日至19日,来自全国各地科研机构、高校和文博单位的近500名专家学者齐聚甘肃敦煌,在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第十二次学术年会上,探讨文化遗产保护的新理念、新技术、新方法。
走进阳高县华联设施农业科技示范中心,各种颜色的“太空彩椒”引人注目,形态各异的“太空南瓜”“太空蛇瓜”等令人大开眼界。
进入新时代以来,广大林草科研工作者始终胸怀“国之大者”、潜心科研攻关,把论文写在大地上,助力农牧民增收致富,推动乡村走向振兴,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近年来,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快速发展,林草领域的科技创新力度不断加大。
新产品销售收入占营业收入比重为37.02%,比上年提高0.89个百分点,较2018年提高6.32个百分点,比非专利密集型产业高15.85个百分点。
王方定利用各种机会,不厌其烦地为年轻人作报告。在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内,只要是与年轻人相关的学术会议、交流会以及座谈会,王方定都一定参加。
在河北省张家口市142个路口,早高峰的红绿灯时长与平峰时不同。算法赋予信号灯“大脑”,让以往的“车看灯”变成“灯看车”。经测算,每个路口的通行效率可以提高13秒。
为了更准确检测出亚硝酸盐的存在,日前,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院固体所能源材料与器件制造研究部蒋长龙、杨亮研究团队设计出一种新方法,制备出了针对亚硝酸盐的荧光可视化快检技术,在实时同步可视化检测亚硝酸盐领域取得新进展。
10月8日,世界经济论坛公布最新一批“灯塔工厂”名单,“人工智能”是这份名单背后的关键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