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在市八届人大四次会议期间提出的《关于开设盲人养老院的建议》的建议(第247号)悉。现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首先,非常感谢你们对我市养老事业的关心和支持。开设盲人养老院的建议贴近生活实际,符合目前我市面临的老龄化加剧的现状,是非常值得去探讨的问题,与我们一直致力于打造的养老服务体系有异曲同工之处。我们作为基本民生兜底部门,在保障视障老年人群体基本生活权利,共享和谐社会伟大成就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
(一)打造无障碍生活环境。我们积极推进无障碍环境建设,坚持高位推动,市委主要领导亲自部署,成立由市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市政府分管副秘书长、市住建局和市残联一把手任副组长的无障碍建设示范城市专项行动领导小组,30个市级部门、4个区密切协同,把握节奏,重点抓好城市道路智能化教育系统、公共交通、公共服务场所、信息交流等4个领域。人行天桥无障碍设施改造2座,道路无㊣障㊣碍设施改造133条,城市全域✅主要道路盲道基本“无断点”、缘石坡道基本“零高差”;建设改造公交枢纽、公交站台、公共停车场50个;新增无障碍公交车50辆、无障碍出租车50辆等;新建火车站、交通枢纽㊣无障碍化。更多㊣残疾人、老年人可以独立出行;累计改造重点领域公共服务场所377个;公园景区、宾馆饭店以及图书馆、文化馆、影剧院、体育馆等公共文体场所无障碍设施及服务进一步普及;大中型商超、银行、邮政、电信等无障碍软硬件水平㊣明显提升;各级学校无障碍设施进一步完善,软性服务实现全覆盖。“无障碍温度”渗透在城市建设方✅方面面。
(二)加强无障碍知识宣传培训。引导全社会提高对无障碍环境建设✅的理念认知,全面、扎实推动我市无障碍设施建设与改造工作的开展。让更多人能够理解包容残障人群在日常生活中存在的难堪,并吸引志愿群体自觉✅加入到创建无障碍环境的实践中。抓住“全国助残㊣日”、“国际残疾人日”等重点节日契机,利用传统媒体和各类新媒体等途径,大力宣传无障碍环境建设法规政策和知识理念,提升公众对无障碍环境建设的认识和知晓度,2023 年、2024年连续两年举办无障碍专业知识培训班,提升基层改造人员无障✅碍基本知识,提高无障碍意识,增强服务能力及工作水平。截至目前,已邀请住建部、省残联等专家来衢开展七期无障碍环境建设专题培训、四期无障碍宣传进社区活动、一期无障碍宣传进学校活动。
(三)开展特殊家庭适老化改造。针对残疾人及日常起居不方便等痛点,由残联部门牵头开展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累计完成了7577户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成功创建省级无障碍社区42个;由民政部门牵头对困难老年人开展家庭适老化改造:按照“一户一策”的原则制订个性化改㊣造方案,重点改造如厕洗澡✅安全、室内行走便利、居家环境、用电安全等内容,截止到2023年累计投入资金2600多万元,惠及3762户老年人家庭。
(一)完善机构养老服务设施。我市的养老服务体系经过十多年的建设,目前已初步建立起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能够满足大部分人的养老需求。同时,为进一㊣步满足部分老人个性化照护需求,拓展机构的服务内容,提升服务能力,提高服务品质,从2022年开始,我们在部分软硬件条件较好的机构建设认知障碍照护专区,通过打造家庭式住养环境,培训培育专业的认知障碍照护服务队伍,提供针对认知障碍老人的个性化照护、身体残存机能康复训练、生活照料、心理干预、社会交往等专业行、全方位服㊣务,解决困扰家庭和社会的公共问题。截止到今年的5月份全市已在17家养老机构建成740张认知障碍照护专区床位,其中有306名符合条件的老人入✅住,为这些老年人的家属解决了后顾之忧。每万老年人拥有认知障碍照护专区床位提高✅到11.1张,计划到2025年提高到20张。
(二)完善社区养老服务设施。为满足老年人中短期服务,填补机构养老和居家养老空白,我们✅积极推进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目前已建成村(社)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1566个,建有乡镇(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103个,基本实现服务设施全覆盖,同时,依托乡镇(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发展嵌入式、小型化养老服务设施,如柯城区衢化街道、信安街道、白云街道、府山街道、沟溪乡、姜家上乡、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均由衢州市朗馨养老服㊣务有限公司承接运营,充分发挥居养中心的托养功能,深受老年人的喜爱,目前161张养老床位已有入住127位老人,总体入住率达到79%。
(二)完善居家上门服务网络。2023年,我市聚焦居✅家养老的老年群体最迫切需求,按照“保基本、全覆盖、可持续”原则,稳妥有序提升助餐、助洁、助医服务能力,推进养老服务优质共享。市委把实施老年人助餐、助洁和助医等“助老三件事”,写入市委全委会报告,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在大会进行强调部署。市政府制定出台了《关于提升“助老三件事”服务能力的实施意见》,并纳入㊣民生实事项目。全市将投入1亿元以上,力争实现有需求的老年人助餐服务、居家低保低边失能失智及高龄老年人家庭保洁服务、65周岁以上老年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全覆盖。今年,我们将在去年的基础上,再新建162个助餐点,进一步完善助餐服务网络,力争实现有助餐需求老年人服务全覆盖。同时,我们也对助洁和助医的服务内容进行优化提升,为有需求的老年人㊣提供更多优质可及的养老服务。
(一)聚焦经济困难老年人。按照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生活基本不能自理、生活部分不能自理、其他重度残疾人分为四档,分别为每人每月500元、250元、125元、50元。对家庭不具备照料条件,经当㊣地民政部门、残联组织批准由机构托养照料的残疾人,在上述补贴标准基础上上浮50%,其中对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的残疾人,每人每月再增加200元。
(二)聚焦高龄老年人。2023年1月1日起,高龄津贴发放对象实现对重点对象的精准识别,扩大至当地户籍的所有8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目前全市约有8.62万名80岁以上老年人享受高龄津贴,今年上半年,全市发放高龄津贴约7000万余元,高龄津贴覆盖率达100%。
(三)聚焦失智失能老年人。2022年,完成全市62万老年人自理能力筛查、5万老年人专业评估,同步摸清老年人居住情况、养老服务需求,数据归集到“浙里康养”应用,通过“数据跑腿”,实现从“人找服务”转变为“政策找人”“服务到家”。同时,评估结果作为老年人领取相关补贴、享受相关服务的依据。
建设盲人养老院确实对我市的盲人群体有着重要的意义,能够填补我市甚至我省在盲人养老方面的空白。但是,经过对我市养老服务市场的分析并结合我市实际,目前我市建设盲人养老院的条件还不够成熟。一是市场规模较小。据统计,截止到今年5月底,我市在运行的养老机构共有99家,床位1.1万张,入住老人4863人,其中盲人75人,占机构养老总人数的1.5%,这其中还包括46名特困供养对象,整体规模较小,对优质养老服务企业的吸引力不足。建设盲人养老院需要考虑多方因素,因其入住对象的特殊性,如盲目建设易造成资源闲㊣置的情况。二是专✅业照护水平较低。全市养老机构共有养老护理员700余人,其中初中以下学历占74%,平均年龄在45岁左右,这批养老队伍整体素质不高,专业技能不强,年龄较大,对新的专业知识的接受程度较差,能够提供的服务水平有限。养老院管理人员同样存在类似问题,平均年龄在50岁以✅上,最高甚至超过70岁,在管理上缺乏创新精神。三是异地养老吸引力有限。从在院老人的构成看,其中半失能和完全失能的老年人2535人,占比超过50%,以本地老年人为主,外地来养老的占比微乎其微。
当然,建设盲人养老院也是一个必要面对的问题,我们将围绕市委、市政府的目标要求,充分吸收你提出的宝贵意见和建议,积极采取措施,逐步开展相关的工作,充分保障盲人老年人群体的养老服务需求。一是建立城市体检机制。精准查找市区无障碍设施存在的建设不到位、管养不到位等短板,清单式列出问题,落实到具体点位,有针对性地加以改进提升。二是探索建立盲人照护专区。结合目前我们正在建设的认知障碍照护专区项目,开展试点接收盲人老人,积累相关的㊣经验,为后续开展盲人养老院建设提供数据支撑。三是提升服务水平。邀请外地优质的养老服务企业入住衢州,提升服务照护水平,通过培训、职业技能竞赛、观摩㊣学习等方式,打造一支具有较高水平的养老护理队伍。
感谢你们对衢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关心,希望你们继续为推动衢州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加快建设具有强大吸引力、辐射力、带动力、引领力的四省边际中心城市建好言献好策。
相关推荐